“槁木”是一個漢語詞語,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心灰意冷、無動于衷的狀態,這個詞源于古代文學,最早出現在《莊子·齊物論》中,在這篇文章中,莊子用“槁木”來形容一棵已經干枯的樹木,意思是說這棵樹已經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和生機,后來,人們就將這個詞用來比喻一個人的精神狀態,表示他已經變得冷漠、無感、毫無生氣。
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,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,請隨時問我。
免責聲明:
本網站致力于提供合理、準確、完整的資訊信息,但不保證信息的合理性、準確性和完整性,且不對因信息的不合理、不準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。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,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, 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,本站概不負責,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
發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