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
農歷,又稱為陰歷或舊歷,是一種以月亮為基礎的歷法,它主要關注月球繞地球的運動周期,因此月份的長度是不固定的,大約為29.5天,農歷通常分為12個月,每個月根據朔望月(從一個新月到下一個新月的時間)來劃分,共有354或355天,農歷主要用于中國、越南等亞洲國家,以及部分西方國家的部分地區。

陽歷,又稱公歷或新歷,是以地球繞太陽的運動周期為基礎的歷法,它關注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,即365.24天,為了使日歷年與地球公轉周期保持一致,陽歷在每四年設置一個閏年,閏年的二月份有29天,而平年的二月份只有28天,陽歷主要應用于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,包括歐美等地。

農歷和陽歷都是表示時間的歷法,但它們關注的基準不同,農歷以月亮為基礎,關注月球運動周期;而陽歷以地球為基礎,關注地球繞太陽運動周期,兩者在實際應用中各有優缺點,如農歷在農業方面的實用性較高,而陽歷則更便于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。

×
免責聲明:
本網站致力于提供合理、準確、完整的資訊信息,但不保證信息的合理性、準確性和完整性,且不對因信息的不合理、不準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。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,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, 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,本站概不負責,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