垂髫和總角都是古代中國兒童的發型,但它們之間有一定的區別。
垂髫指的是兩鬢垂下的頭發,通常出現在男孩年幼的時候,因為他們還沒有剃光頭,這種發型在《三字經》中有所描述:“人之初,性本善,性相近,習相遠,茍不教,性乃遷,教之道,貴以專,昔孟母,擇鄰處,子不學,斷機杼。”這里的“子不學,斷機杼”就是指孩子不去學校,而是在家里玩耍,因此留下了垂髫的形象。
總角則是指頭頂上扎成兩個小髻,通常是在男孩五、六歲左右的時候,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戰爭中的一種戰術,將士兵的頭發扎成兩個小髻,以便于辨認和指揮,后來逐漸演變成了形容兒童發型的說法,在《紅樓夢》中也有關于總角的描寫:“那賈寶玉頭上戴著一頂荷葉形的金冠,身上穿著一件五色繡衣,腰間系著一條翡翠帶,腳上穿著一雙粉底朝靴,手里拿著一把折扇,真是個活脫脫的小公子模樣。”這里描述的就是一個小男孩頭上扎著兩個小髻的形象。
發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