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好高騖遠”是一個漢語成語,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追求目標過高,不切實際,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立志遠大、但實際行動卻與目標相去甚遠的人,在這種情況下,人們往往會覺得這個人的目標過于遙不可及,因此用“好高騖遠”來形容他們的不切實際。

要解釋這個成語,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,從字面上理解,“好高”意味著追求過高的目標,而“騖遠”則表示行動距離目標過遠,將這兩個詞組合在一起,就形成了一個形容詞,用來描述那些立志遠大但實際行動卻與目標相去甚遠的人。

我們可以從成語的出處和使用來進一步解釋它的含義,據了解,“好高騖遠”最早出現在《后漢書·王符傳》中,原文為:“夫學者貴其精神,而不貴其文采;貴其修辭,而不貴其立意;貴其通達,而不貴其困約;貴其詳辯,而不貴其詭秘,今子乃欲以區區之筆墨,而窺天地之奧妙,是猶以蠡測海也,以管窺天也,以筳撞鐘也,豈能通其條貫,考其得失哉!故曰:‘學者貴其精神,而不貴其文采;貴其修辭,而不貴其立意;貴其通達,而不貴其困約;貴其詳辯,而不貴其詭秘?!搜灾烈??!?/p>

這段話主要講述了學者應該注重精神修養而不是過分追求文采、修辭等方面;應該追求通達而不是困約;應該詳辯而不是詭秘,作者在最后又提到了一個問題:“今子乃欲以區區之筆墨,而窺天地之奧妙,是猶以蠡測海也,以管窺天也,以筳撞鐘也,豈能通其條貫,考其得失哉!”這里作者用“好高騖遠”來形容那些試圖用有限的知識和能力去探索浩渺宇宙的人,暗示他們的行為是不切實際的。

“好高騖遠”是一個形容詞,用來形容那些追求目標過高、不切實際的人,這個成語既可以從字面意義理解,也可以從出處和使用來解釋它的含義。

免責聲明:
本網站致力于提供合理、準確、完整的資訊信息,但不保證信息的合理性、準確性和完整性,且不對因信息的不合理、不準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。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,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, 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,本站概不負責,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